宋冬的真诚与艾未未的造作
邝老五(文)
近日,艾未未的同名个展”艾未未“在京两家画廊火热登场,网络媒体圈荡漾着一篇篇夸张的溢美采访报道。“艾粉”们挖空心思的想从这件毫无生气的装置作品中扒拉出一些别样新话语来,却显得那样牵强附会和力不从心。策展人所诠释的主旨了无新意,东拼瞎凑。就此展览,艾未未也说亮了一句莫测高深的话:“其实我不太在乎那是不是艺术。”于是我对艾未未解释自己的作品用“呵呵”两字来替他圆场也不无不可。但以装置艺术历史沿承来看,可以判定艾未未的这件作品是失败之作,是一件毫无想象力的装置艺术作品。
其实,前几年我在一家画廊里看过艺术家宋冬的一件《物尽其用》装置作品,带给我诸多思考和震撼。我推崇宋冬的装置作品却看不上艾未未的装置作品,尽管宋冬的装置作品和艾未未今天的装置作品在形式上差不多,但却大异其趣,我把这两件作品做个对比,看官自行判定。
宋冬的装置艺术作品《物尽其用》
艾未未的装置艺术作品《汪家祠》
两件装置作品材料来源:
艺术家宋冬老家他母亲居住的一座木质房屋和包含了万余件赵湘源女士(宋冬母亲)50多年来积攒的日常生活用品物件。而艾未未装置作品材料来源是江西婺源一座有400年已经毁掉了的建筑汪家祠(汪氏宗祠)。
两件装置作品的展示方法:
宋冬的《物尽其用》装置艺术作品把他母亲居住的木质房屋搬至在画廊空间里,并且把他母亲积攒了50多年的日常生活用品物件大体归类的摆放在画廊各处。
艾未未的《汪家祠》装置艺术作品把他从江西婺源购买来的一座毁掉的建筑嵌在两家画廊里,各呈现半边。并增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物件。
两件装置作品的表现力:
宋冬的《物尽其用》装置作品引人震撼!走进这座已摇摇欲坠的木质房屋里,满眼尽是他母亲(赵湘源)用尽一生积攒的日常生活物件。包含着一位母亲对日常物件的用之情深和对日常物件匮乏的恐惧。从不铺张浪费,恪守生活节俭原则。那一叠叠折叠起的塑料口袋,那一块块还没用尽的牙膏,肥皂和一双双还没穿坏的布鞋胶鞋以及数量众多的矿泉水瓶等等。无不折射出一位母亲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态度,这些带有母亲体温的生活物件传递着亲情间的永恒之情感,也应和出了用其物件之人日常生活时光痕迹。在这些不同时间段购买和使用的日常物件甚至能使我们窥见这位母亲家庭所经历不同时间段的时代,社会,文化的信息。每一块日常用品所示的标签,品牌符号都可引领我们阅读过去岁月中的那个物质世界,这些物件的陈列就是时代存证,勾勒出过去物资匮乏岁月的艰辛,并反证了现今社会里对物品资源的丢弃与浪费。
这座简陋的木质房屋里拥有和展示的中国家庭历史信息远比那些正儿八经的历史博物馆更能揭示时代所蕴含的最本真朴素的信息要强烈的多。
《物尽其用》装置作品中展示的牙膏,塑料瓶各种日常生活物件等等
艾未未的《汪家祠》装置作品里又展示了什么呢?展示了一堆造作华丽的表达手法,所展示的“信息”与“形式”和生活在北方的创作者本身的环境文化的关联并不大。把一座体量庞大的已毁掉的宗祠木质构件硬生生的嵌进两家画廊里的展示手法创意平平,虽有些想法,但和想象力无关。况且这样的展示手法早已被世界上众多艺术家用滥了,毫无新意。特别是艾未未在此其中穿插的一些创意展示,可以用生拉硬扯来概括。譬如把24史垫在木柱之下与此装置作品《汪家祠》展示关联性在哪里?那些被粉刷的新的构件色块可以理解成“旧装装新颜”么?那张装在水晶柱的“心平而好”是不是到此一游的翻版?那些断了的壶嘴堆满一地是展示拥挤和混乱么?那些印有“艾”字的当地的馒头是叫来观展的观众吃饱么?凡此种种,目不暇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和这个毁掉的建筑《汪家祠》是没有一丝关系的,显得格格不入。
艾未未《汪家祠》里加入的材料元素等。
对此,我对艾未未驾驭这件装置作品的能力给予否定。
两件装置作品的创作时间:
宋冬《物尽其用》2005年。
艾未未《汪家祠》2015年。
最后结语:宋冬的这件装置作品的语言是恰当厚重和适时的,因而产生了功效。而艾未未的这件装置作品语言策略是不成熟的,造作而脱节,导致作品表达的轻浮,作品本身万不能依仗艺术家拥有雄厚的资本和盛名就被“艾粉”们肆意的强拉进艺术史。
2015.6.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