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星期六

《邝老五传》(上)


邝老五 传(上)




 邝老五 (上)

自序


在拉萨山洞里居住的某个夜晚,孤寂的我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一个念头飞快地闪过我的脑海,我想书写我的故事。可那时我因正冥想撰写《意淫哲学》而放弃了这个想法。直到我从高原下来,回到蜀地的一座偏僻小镇,才动手开始写《邝老五传》。那已经是2011年的冬天了,半年间,我写好了《邝老五传》的十多万文字的文稿后,就一直放在电脑里。这样一放,时间又过去了五年,到今天我才把这部书稿呈现出来。

蓝殇   行为艺术   拉萨   2010

《邝老五传》主要叙述了藏人艺术家邝老五(即本人)离开嘉绒藏地去北京闯荡的经历(即1999——2011年间的艺术经程)。正如在《邝老五传》里开篇所描述的那样:“那是一间记忆的仓库,我过去经历的储藏室---打开这把锁,我会惊骇地看到那些飘逝的时光在闪耀,那些迷醉的颠倒人生,我自己都不忍淬读的人生档案,片段、破碎、重组、纠缠的真实经历,漂泊者的幸酸经历都如尘埃飞舞,过去的浮生光影”。


传记目录及相关内容



  上世纪末的那年,在我24岁时的燃情岁月。我像一只藏獒闯入了北京这座钢筋水泥般的城市森林里,孤独游走在摩天大楼和乡村之间,直至一个冬日的黄昏,背着行囊的我一头扎进了宋庄——这块处于北京东郊的画家村。在这不毛之地,我与‘生活另类’、‘思想异端’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们“悲欣交集”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不断上演着略显灰暗、充满忧伤的岁月之剧。我的闯劲和所遭遇的挫折凸显了藏人艺术家野性的荣耀和悲伤。我是一位异乡人,在“另类和边缘”地带,不断地践行自由精神和抗争精神。这样的冲撞必然留下身心苦难和不可预知的结局,但藏地精神一直支撑着我在筚路褴褛的路上前行”

探索频道采访

   我总是在北方城市和藏地之间来来回回。在京城宋庄居住久了,会选择离开,回到藏地自然的荒野当中寻求抚慰,就有了“单骑行川藏”的艰辛和几年后在拉萨山洞里“苦修”的寂寞与充实。

   藏地与北京这两地不同文化空间和场域中的酝酿与反抗,构筑了我既虚幻又真实的宿命式存在。



2006年,“国际裸体日”本人的身体行为艺术。记者赵亢拍摄:《焦点》


 

 《邝老五传》(上部)书写完后我思考的是:艺术实践和生命形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我已经被《邝老五传》中我所呈现的艺术实践或生命模式所定义?生命本身能取代艺术作品吗?我的实践行为和创作的作品是否是我创造性活动和天赋的真实反应?或是环境所携带来的一种尴尬残余?就像这本自传一样想追溯过去时光的痕迹,也会陷入虚无和疼痛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疑思这些,问题完全变得悖谬起来!我自以为能得到某种莫名的确证,其实是一种古怪且无法摆脱的循环,可能是更加缥缈的东西。尽管这样,我希望重整幻觉,酝酿未来的时候,就“敢为天下先”的推出《邝老五传》(上部),我以为这也是一件行动艺术作品,勇敢的把自己挂在“牛角尖”上,任命运之风侵袭。想到这里,我释然了。

行为 798双年展 北京       行为  拉萨   帕邦卡山谷

  我只打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邝老五传》,这完全称得上仅有一份在世间呈现的孤本,至少目前是这样。

 《邝老五传》(上部)已呱呱落地。《邝老五传》(下部)不知N年后才能问世?

知我者,罪我者,我都表示感谢。
野性而无常,寂静就是情感。谨此为序。

邝老五    2016.初春于蜀地。

岩巢艺术工作室出品





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

邝老五:100粒青稞种子(三)


100粒
青稞种子(三)

十二年前的12月6日,我终于到达了拉萨,时间是2004年12月6日下午6点。高原的日光城等到了我的来临,我径直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夕阳中的布达拉宫壮丽辉煌。一种吉祥温暖的氛围包围着我,我的朝圣之旅结束了,我寄出了第100粒青稞种子,也寄出了的最后一粒。我郑重的在拉萨邮政局请工作人员盖上邮戳,贴上一粒青稞种子,投进了邮筒,我在信封上收信人地址栏填上了如下文字:寄给远在天堂的父亲。因为我知道,父亲虽不在人世,但我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骑行川藏,邮寄青稞种子行为艺术共用去56天时间,这期间,翻越了八九座高海拔山口,被四条藏獒围攻,被寒冷饥饿冻哭,在冰雪路段摔出几米远,差点被飞石砸中等等,遭遇了诸多困境。好在总算完成了此次行为艺术。

到达圣城拉萨,行为艺术结束



当我骑行在西藏波密的时候,我给在阿坝的诗人朋友雷子寄出了第75粒青稞种子,她收到这粒青稞种子后撰写了此文《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雷子(文)  发表于2004年


能在冬季收到一粒种子的人,或许是个幸运的人,至少他(她)是一个在朋友心底值得交往的人;而怀着一份浪漫心境寄一枚种子的人一定是个纯粹的人。

收到这枚种子的时候是一个冬天的下午,那时的阳光在无风的背景后静静伫立,山与水都显得无比的安祥和宁静。这是一封底来自西藏波密的信,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向往;是灵魂深深渴望抵达的地方。波密是一个县还是一个离拉萨很近的镇呢?我无从知道。我想不出会有谁在雪域之地,在那个充满着神秘奇幻的地方给我寄一封信?我的手指抚摸着白色的信封,那三行端庄站立的方块隶书是我的通讯地址和名字,字体浑厚而凝重,甚至还带有一缕草书的洒脱。我想:“这么漂亮的字体绝不会是一封广告信吧?我猜测着:“这会不会是一封笔会邀请信呢”?我的思绪收寻着关于西藏的所有记忆,除了雪一般的遥远和云一般的迷茫,我记不起我的哪一位朋友会在西藏。我用精巧的剪刀开启了这封让我的思维堕入悬念的信,映入我眼里的是一张标准的24开文件纸,一分为二之后再对折的打印信,信上这样写着:

骑行与异想------老五的“理想种植计划”

雷子:您好!

    这是我在康巴地区采集的100粒青稞种子。我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至拉萨,沿途我将分发这里100粒青稞种子,这是我已到西藏波密的第75粒种子寄赠与你。这粒种子和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偷生的一粟,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万分感谢,扎西德勒!

 证明人:李莉(红色纸纹)    2004年11月23日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红色指纹)成都至拉萨

青稞种子(用透明胶密封),然后绘有一条向天空飞翔的线牵住了白云,云的这端是一个骑着自行车迎风驰骋的人。

信的未端是一个半园的红色图章(虽然看不清图案但肯定是邝五兄自己设计的),一个园色的红章被对剖成两半,更象一张证明的存根,最具创意的是他居然将自己的指纹盖在了名字上面,红红得那么清晰和耀眼。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利用和背叛;在这个缺少诚信的社会里,还会有谁为未知的友谊真诚的埋单?能在这个冬天收到这样一封盖着指纹的信是不是也会让你莫名的感动?呵,邝老五!把信也作存根的人是不是一个做事谨慎同时又非常性情中的人呢?

骑行途中在芒康街心停留

啊!原来是他!我的惊讶与感动一同从心口飞奔而出。这是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最容易想起又最容易忘记的人,因为他总会突然的打一个电话给我,不管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他偶尔会诉说创作的迷茫和生命被撕裂的感觉,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坐在火星上还是蹲在原始森林里的某个地方给我打电话,然后他的手机就久久的欠费停机,没有一个固定的号码属于他,流浪也许就是他的别名。

 其实我早就应该知道是他写的信,因为他的文采和他的绘画一样精彩,我们曾经很认真的通过几次信,信中我们探讨过生命的个体、思想的微粒、学说与流派等等内容。记得在去年的一次与他邂逅时,他曾对我说过要骑车去西藏的梦想,我无法想象他如此神速地行动了,在现实生活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用理想的借口装饰着自己的心,却在没有实施的梦想叹憾了一生。

 泰戈尔说过:“压迫着我的,到底是我的想要外出的灵魂呢,还是那世界的灵魂,敲着我心的门,想要进来呢?也许邝老五深深的知道在艺术王国里,只凭借着仅有的创作经验和对艺术理论的了解,创作无疑是闭门造车,要想在绘画的领域里得到更高的造诣,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方能达对艺术的顿悟而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吧。想起他,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他的微笑,那单纯得象孩子一样的眼神有时又像一棵迎风隐笑的白桦树(有时我甚至感觉到他是不会笑的,他的笑容里有一丝艰涩的难言),他总会在被酒深深陶醉之后,思维变得天马行空语言变得狂放不羁。他会向朋友们提起他在北京效县那群“画家村”的画家们,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席地而坐,饮着浓烈的酒讲述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笑话,他们传播着艺术方面的信息和体会。他们中的有些人喜欢赤裸着身体作画;有些则喜欢泡在水缸里找感觉,也许这样那样的怪诞行为更能真实的触摸艺术?在很多人眼中认为艺术家是在“作”,看起来像“作秀”;又像是“做作”,又有谁知道当一个人决定将艺术视为生命的那一刻起,创作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创伤,是一份心灵的焦灼和灵魂被反复煎摊的过程。“接触着,你许会杀害;远离着,你许会占有”,他们中的一些人为艺术而巅狂以至于穷困聊倒;有些人的“颓废”表现又被社会划为“异类”。“画家村”里不乏也有功成名腰缠万贯的画家。我们却知道在几年前邝老五的一幅作品被一个外国人看中后给出了4000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他却拒绝了。我想他是清醒的,他深知自己的价值和自信的未来,那源于一种天份或者说有一种东西在冥冥中向他昭示着什么,一如他手腕上那串有着伤痕的木珠。

有时我在想:“拥有一群才华横溢的画家朋友是他的一笔丰厚的财富”,但作为文友我对此又有一种不敢说出口的耽心,因为我怕某种错误的理念象微生物一样感染着他的思维,艺术的崩溃是源于缺少个性化的创作,当商业市场对绘画作品的大肆炒作时,往往会干扰着一个画家创作的方向。但真正的成就属于甘守孤寂不断进取的修行者,就像行为艺术变得不伦不类的今天,他毅然选择了骑单车出行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吸纳新的创作源泉,也许他要涤洗疲惫的灵魂,也许那是一颗向往皈依的心灵。这是不是一种更真实的行为艺术?是一个智者的选择?且不要说这个冬天他要面临的是怎样的寒冷和缺氧以及体力的消耗,所有预想和未知的困难随时都可能突然出现,他要翻越川藏线上5000米以上海拔的雪山就有好几座。迎接他的第一座雪山是--鹧鸪山,就算是最矮的一座雪山也是在海拔4300米左右,从朋友的消息中我知道他沿213、317国道线翻过鹧鸪山,走过州府马尔康,路过他的家乡金川县,已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上川藏公路十多天之后,我却在他抵达西藏波密的时候收到了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我想作为朋友我是为此松了一口气,至少他平安到达了西藏,虽然前面的路还有艰辛和坎坷,他是带着牵挂和希望上的路,那100枚青稞种子与他的梦一起飞翔过了,作为一粒普通的青稞种子见证了一个藏族画家的苦旅是非平常意义的。那是一些幸福的种子,就象我和那99位收到他寄出的种子的人一样快乐着、羡慕着、感动着,我们麻木的思维和守旧的生活方式被重重地冲击了。虽然我不知邝五兄会把第一枚种子寄给谁;更不知道他将最后一枚种子寄给谁,这一切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寄出的每一颗种子都充满了爱意和思念,它们散发着邝老五身上的体温和汗水,原本那些生长在西部高原上的种子,是藏族人民和羌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和饮料,经过他的手,生活的种种含义浓缩在那一粒粒小小的青稞种子里,那是以一粒种子的名义对大地朴素的感恩;那是对辛勤耕作的亲人们殷切的问候;那是对朋友们的关注和勉励;那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渴望自己尊爱的所有人,在他流浪的旅途给他的无言的祝福,在他平凡的日子里给他爱的力量和信心的阳光,一如一粒裸露的种子躺在你的掌心,需要你给予的所有关爱的含意一样。这一点无疑说明了一个成功的画家具备着一颗怎样纯真的童心和闪烁的智慧!

                          
霜冷高原的日子  油画  邝老五

重视一粒特殊的种子,你会想起邝老五;想起他沧凉的油画;想起他披肩的卷发;想起他酒一样的性格,想起他生活在藏区的山山水水;想起与他有关的草原和翻飞的龙达。他正用手中的笔用他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冲出离群索居的状态,冲出民族的樊篱走向远方。我看见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神圣的雪山在他背后祥和的微笑。

 抚摸着这珍贵的第75枚青稞种子,我急燥的心静下来深深的想念着我远方的朋友,一如邝五兄在旅途中对友谊的渴望和挂牵一样。邝老五,等你平安回来时,春天的大江南北将会生长出向你点头的幼苗,我们播下了一枚种子将收获与你一世真诚的友谊!

       
                       此文发表于《阿坝报》《九寨沟》《出发》等报刊杂志












雷子:原名雷耀琼,羌族,生于1970年,四川省汶川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阿坝州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曾在企业、政府机关供职。业余创作20余年,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等60余万字散见于《民族文学》《文艺报》《边疆文学》《星星诗刊》《剑南文学》《凉山文学》《四川财政》《草地》《阿坝日报》《羌族文学》和台湾地区《新地文学》等。出版有散文集《天真的梦与羌野的歌》,主编报告文学《叶茂长春》。
多部作品在各类赛事中获奖,部分作品被收入各文集。著有诗集《雪灼》,《逆时光》。首本诗集《雪灼》被翻译成日文,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在“岩巢艺术工作室”进行创作,我本以为能在今天结束创作。但创作进程远远超出了我原初的想法,这100粒青稞种子与100位世人的文本与我收集的材料过于庞杂,25米帆布上正面与背面(等于是长50米宽90厘米)都在添加创作材料和与此相关的元素。

毫无疑问,这是我创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件作品。我宁愿用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作品,以完美方式成就这件作品收官之作。

创作依然进行中:

                                  
与毛焰有关的作品

                                 

与崔健有关的作品

                                 
与我的专业老师刘洵有关的作品

                                   

与方力钧有关的作品
……

作品还未最终完成。

2016年12月6日
岩巢艺术工作室出品



扫一扫关注邝老五微信公众号




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邝老五:100粒青稞种子(二)


100粒青稞种子(二)

接上回

在汶川我又邮寄出了第5,6,7粒青稞种子,分别寄给(罗中立,余杰,陈丹青)。汶川我休整两天,一朋友送了我一狐皮帽子,叮嘱我说,天气已很冷了,路还很远,用狐皮帽子在路上可御寒。我带着温暖继续前行,下一站是理县,经过了理县的桃坪羌寨,羌寨建筑很有特点,整个寨子户户相通,设计科学合理,羌人祖先甚是了得,我画了桃坪羌寨的速写。我在理县又寄出了第8,9,10粒青稞种子,分别寄给(王石,张艺谋,栗庭)。


从理县出发,要经过米亚罗林带,树林茂盛,公路沿河谷而上,是嘉绒藏族居聚区。我也在这里住了一晚,为的是积蓄能量,因为明天就要翻越海拔4300米的第一座大山。第二天一早,我就上了路,根本没法骑,只得推着自行车盘山而上,先是下着小雨,到达半山的时候,就开始飘落雪花,气温骤然下降。我异常吃力的推着自行车向山顶缓慢前行,我感觉到我的自行车载物过多,每前行一步都要耗去我的不少能量。雪花不断飘落在我脸上,被我的热量快速融化,正在我气喘吁吁的时候,一辆越野车在开出我前面不远的地方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人,塞给了我二百元钱,我推辞不过,就收下了,心里感激这位陌生的支持者。经过五小时的攀爬,我终于翻越了在川藏线的第一座大山---鹧鸪山。
过马尔康,到金川。我的学生韩老八为我接风洗尘,在金川街上拉上横幅,祝福我旅程平安。



在我不断邮寄青稞种子的过程中,寄给李小山的第14粒青稞种子被收到后,他的夫人吴湘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骑行和异想——第十四颗青稞

                        吴湘云(文 图)



2006-09-07鼠标画 吴湘云


我家仁兄收到的一封信里有一颗种子。
一颗青稞的种子,用透明的胶带纸固定在一张32开的纸上。纸上印着一段文字如下:


骑行与异想

——老五的“理想种植计划”

李小山老师您好:

这是我在康巴地区采集的100粒青稞种子。我骑自行车将从成都出发至拉萨,沿途我将分发这100粒青稞种子,这是我到四川.马尔康第14粒种子寄赠与你。这粒种子和你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偷生的一栗,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万分感谢!扎西德勒!



证明人:阿达(红手印) 2004年10月27日(四川马尔康印戳)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成都————拉萨"

我对这颗青稞很感兴趣,把这封信保存了起来。

一颗青稞种子隆起在平坦的对折过的白纸的左边,在右边相对的地方印出了一个浅浅的坑,是邮寄过程中被众多邮件挤压的痕迹,一粒小小种子在压力下留下的印记。忽然想到一个朋友收藏的化石。鱼的,植物的,那些物体的化石至今清晰地描述着很久很久以前它们的形状,是因为它们本身拥有了一个厚度,这厚度遇见具有可塑性的质地,然后在压力下,经过几乎没有缝隙的过程留下了痕迹。(风走过会不会有痕迹,它相对于什么才是质地坚硬的?它相对强硬的树或建筑,它有时留下了走过的痕迹,比如龙卷风。它此时不是以质地而是以速度,那么说来速度有时也是强硬的。)人的质地是什么?以什么样的痕迹留下,个体的肉体要消亡的,或许以繁衍的方式,即用一种可视的诸如常见的植物的种子来象征,用种子的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来寓意人的一生被观察,体会一种俯视人生的观赏态度。

这颗青稞种子有点清瘦,有点陌生,不像麦子那样被我们南方人司空见惯地圆头圆脑。

看着这颗清瘦的种子,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纪录片《植物的私生活》,讲述了不为我们所知的或鲜知的植物世界。植物以各种方式传播种子,传播的方式有的奇特,有的神美,有的诗意,有的执着,有的荒诞(以我观看的感受以不并列的排序方法)。在这颗青稞种子的持有人邝老五的原话里,可以体会他想要通过种子——100颗种子传达他对生命的轮回的体验,100次的体验在100个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的地方,由100个人在一个春天复制100个春天,很显然这是一个行为艺术,艺术家肯定是被这样的场景激动了,才会用一种奇特的方式,艰难的路途,特别的路线来完成。我坐在电脑前,想象出他骑车时勾向前的身姿,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路上现在很冷了。

想到了电影《E.T》的经典的招贴,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生飞在空中,背景是一个异常清晰的月亮。我想那个在高原上骑车的老五,把他骑行的镜头定格,然后把高原虚掉一点,在一个月亮很圆的夜晚,他是不是也飞了起来?

他的骑行带着一种异想,赋予了一颗清瘦的青稞种子一种异样的情感,它神圣了起来。虽然我不认识他,但我会在来年的春天选择一块充满阳光的山坡种下它,在有机会碰见老五的时候,告诉他:


“青稞已经发芽了。”

2004-11-05


在2005年五月的一天,大概是五月五日(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为了便于观察,我把这颗清瘦的青稞种到了工作室阳台上的花盆里,在埋种子的地方插了一根染了胭脂的牙签。看过几次,没有动静。等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长得碧绿超过了牙签。后来长到比较高的时候还曾倒伏过,没有抽穗。再后来,不知哪一天它已经枯掉了,终究没能在数千里之外的江南结成新的青稞,不过老五只是说:“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我做到了。









注:李小山和吴湘云是伉俪夫妇,1985年7月李小山在《江苏画刊》上刊登的一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是85思潮的精神主流——反传统的信号弹。我寄了青稞种子后他爱人看后写了此文,深谢之。


在我寄100粒青稞种子的人中,据我目前所知,有多人真的把我寄给他们的青稞种子种下了,感谢她们善待这粒青稞种子。我相信世间众生在灵魂深处都有粒种子,有人选择弃置,有人会给它创造成长的土壤。没有一粒种子会永远沉睡下去。

在金川休整两天,继续前行。到丹巴继续邮寄青稞种子……




遥远的旅程等待着我……



当下创作进行中:
   



                                  


                                 

                                 





                                  

                                 

                                 




未完待续,关注下期。
2016.11.10
岩巢艺术工作室出品

扫一扫关注邝老五微信公众号




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

100粒青稞种子



100粒青稞种子


12年,一个轮回。

12年前的今天,既20041020日。我开始了单骑行川藏,从成都到拉萨邮寄100粒青稞种子的行为艺术。

12年后的今天,既20161020日。我决定在“岩巢艺术工作室”对12年前的邮寄青稞种子的行为艺术作一个总结。在12年前骑行川藏线的时候,我邮寄出100粒青稞种子分别寄给100位世人,这100粒青稞种子与100位世人从此就有了某种“关联”。12年了,在轮回之境中,这100位世人差不多涵盖了人类世界的各行各业,也是人类世界的可关联的某个“代表”,亦或是人类世界的隐喻显在。这100位世人在十二因缘中产生了各种“行”,不同的“行”会产生不同的业力,正是由于业力的存在,才会对轮回的进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使世界五彩纷呈。

单骑行川藏线共用去了我56天时间,从今天起,我也将连续56天时间,在25米帆布上开始就12年前邮寄青稞种子的题材进行创作,我将依据12年前骑行和邮寄青稞种子的日程与即将展开的创作进程再来一次亲密联结。


12年前



骑行川藏南线线路图

20041020日成都天府广场准备出发

12年前的今天,在成都天府广场我把第一粒青稞种子寄给了我自己。信件内容如下:

骑行与异想----老五的“理想种植计划”

xxx:您好!这是我在康巴地区采集的100粒青稞种子。我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至拉萨,沿途我将分发这里100粒青稞种子,这是我已到---的第---粒种子寄赠与你。这粒种子和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偷生的一粟,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万分感谢,扎西德勒!


第一粒青稞种子是寄给我自己。如图所示(用透明胶带粘上一粒青稞种子后把信纸对折剖开,把粘有青稞种子的信纸寄走,留下另一半作为存根)2004.10.20


青稞种子形态  2004

王淑  张利民 邝老五 【谢志云】 王栋涛(从左至右)友人们在成都为我壮行

朝圣之路由此从脚下铺开,我将走向那遥远的路,我抱拳向朋友们告别,向广场薄雾中毛泽东塑像挥了挥手骑着自行车上路了,下一站郫县。

我穿行在成都至郫县的马路上,马路两边行色匆匆的人群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我我骑得飞快,中午的时候就到了郫县,找到了邮局,寄出了第2粒青稞种子,寄给了吴冠中我想说的是,寄这些青稞种子完全是当时根据我想到了谁就寄给谁,没有什么特意安排从最本质意义上说,人是生命里的一粒种子,皆是轮回的产物。我又飞快的向前骑行,在晚上6点的时候,到了都江堰,但邮局已关门,没法在信笺上盖邮戳。我只得把给吴敬莲和余秋雨的第3粒第4粒青稞种子投入邮箱,找了一处住宿住下来。第一天的骑行完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心里乐观起来,对未来骑行的路充满信心。

2粒青稞种子 吴冠中(生卒:1919年-2010年6月25日)寄这粒青稞种子吴冠中还在世

3粒青稞种子  吴敬琏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在天色微露中离开都江堰骑行没多久,大山就开始出现,这里是成都平原向高原过渡地段遭遇上了小雨和上坡路,我只得推着自行车前行,飞驰而过的大小车不时的溅起泥浆,弄得我和自行车满身污泥

我穿过了映秀,这个地方就是后来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因道路狭窄,开车的师傅开得迅猛,好几次,我差点被刮蹭到我嘴里一边骂着司机,一边机警的闪避,恰恰那天遇上大堵车,堵上长长的几公里,这下我的自行车就可看出优势来,我故意骑着自行车在停滞的汽车阵里穿梭,显摆着我的得意我骑啊骑,已经骑行了十个小时,黑夜已经来临,还没有达到目的地--汶川,我已筋疲力尽了只得把手电筒绑在车头上,小心翼翼的前行,到达汶川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在汶川的朋友早已在等我,尽管我累得腰酸背痛,但朋友热情款待,我也喝了不少的酒,这一天的骑行,才使我真正感到了骑行的艰辛,我必须对未来的路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4年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无数生命逝去

我就以这样邮寄青稞种子的方式沿着川藏线骑行……(未完待续)



12年后

12年后的今天,我在“岩巢艺术工作室”开始进行邮寄青稞种子的行为艺术创作总结。

25米长的帆布,我将用56天时间在上面创作

在帆布上铺展12年前邮寄青稞种子的信件存根




“岩巢艺术工作室”


 12年里收集的各类有关100位世人信息的报纸

12年中,当我行走在各地的时候,在拉萨,广州,上海,北京,西宁,成都,阿坝,西安诸多城市,我会有意的留意各地的报纸杂志等,若有这100位世人的信息,一般我都会收集起来,我内心至少没忘记此事。我相信这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将在56天的创作进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公布依据“邮寄青稞种子”行为艺术后在25米帆布上创作的阶段性成果,直至整个作品最终创作完成。

2016.10.20

岩巢艺术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