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星期一

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雷子  发表于2004年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  邮寄第75粒青稞种子信件   收到青稞种子者雷子)

能在冬季收到一粒种子的人,或许是个幸运的人,至少他(她)是一个在朋友心底值得交往的人;而怀着一份浪漫心境寄一枚种子的人一定是个纯粹的人。

收到这枚种子的时候是一个冬天的下午,那时的阳光在无风的背景后静静伫立,山与水都显得无比的安祥和宁静。这是一封底来自西藏波密的信,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向往;是灵魂深深渴望抵达的地方。波密是一个县还是一个离拉萨很近的镇呢?我无从知道。我想不出会有谁在雪域之地,在那个充满着神秘奇幻的地方给我寄一封信?我的手指抚摸着白色的信封,那三行端庄站立的方块隶书是我的通讯地址和名字,字体浑厚而凝重,甚至还带有一缕草书的洒脱。我想:“这么漂亮的字体绝不会是一封广告信吧?我猜测着:“这会不会是一封笔会邀请信呢”?我的思绪收寻着关于西藏的所有记忆,除了雪一般的遥远和云一般的迷茫,我记不起我的哪一位朋友会在西藏。我用精巧的剪刀开启了这封让我的思维堕入悬念的信,映入我眼里的是一张标准的24开文件纸,一分为二之后再对折的打印信,信上这样写着:骑行与异想------老五的“理想种植计划”雷子:您好!这是我在康巴地区采集的100粒青稞种子。我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至拉萨,沿途我将分发这里100粒青稞种子,这是我已到西藏波密的第75粒种子寄赠与你。这粒种子和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偷生的一粟,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万分感谢,扎西德勒!青稞种子(用透明胶密封),然后绘有一条向天空飞翔的线牵住了白云,云的这端是一个骑着自行车迎风驰骋的人。 证明人:李莉(红色纸纹) 2004年11月23日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红色指纹) 成都至拉萨 信的未端是一个半园的红色图章(虽然看不清图案但肯定是邝五兄自己设计的),一个园色的红章被对剖成两半,更象一张证明的存根,最具创意的是他居然将自己的指纹盖在了名字上面,红红得那么清晰和耀眼。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利用和背叛;在这个缺少诚信的社会里,还会有谁为未知的友谊真诚的埋单?能在这个冬天收到这样一封盖着指纹的信是不是也会让你莫名的感动?呵,邝老五!把信也作存根的人是不是一个做事谨慎同时又非常性情中的人呢?


啊!原来是他!我的惊讶与感动一同从心口飞奔而出。这是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最容易想起又最容易忘记的人,因为他总会突然的打一个电话给我,不管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他偶尔会诉说创作的迷茫和生命被撕裂的感觉,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坐在火星上还是蹲在原始森林里的某个地方给我打电话,然后他的手机就久久的欠费停机,没有一个固定的号码属于他,流浪也许就是他的别名。
 其实我早就应该知道是他写的信,因为他的文采和他的绘画一样精彩,我们曾经很认真的通过几次信,信中我们探讨过生命的个体、思想的微粒、学说与流派等等内容。记得在去年的一次与他邂逅时,他曾对我说过要骑车去西藏的梦想,我无法想象他如此神速地行动了,在现实生活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用理想的借口装饰着自己的心,却在没有实施的梦想叹憾了一生。

 泰戈尔说过:“压迫着我的,到底是我的想要外出的灵魂呢,还是那世界的灵魂,敲着我心的门,想要进来呢?也许邝老五深深的知道在艺术王国里,只凭借着仅有的创作经验和对艺术理论的了解,创作无疑是闭门造车,要想在绘画的领域里得到更高的造诣,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方能达对艺术的顿悟而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吧。想起他,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他的微笑,那单纯得象孩子一样的眼神有时又像一棵迎风隐笑的白桦树(有时我甚至感觉到他是不会笑的,他的笑容里有一丝艰涩的难言),他总会在被酒深深陶醉之后,思维变得天马行空语言变得狂放不羁。他会向朋友们提起他在北京效县那群“画家村”的画家们,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席地而坐,饮着浓烈的酒讲述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笑话,他们传播着艺术方面的信息和体会。他们中的有些人喜欢赤裸着身体作画;有些则喜欢泡在水缸里找感觉,也许这样那样的怪诞行为更能真实的触摸艺术?在很多人眼中认为艺术家是在“作”,看起来像“作秀”;又像是“做作”,又有谁知道当一个人决定将艺术视为生命的那一刻起,创作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创伤,是一份心灵的焦灼和灵魂被反复煎摊的过程。“接触着,你许会杀害;远离着,你许会占有”,他们中的一些人为艺术而巅狂以至于穷困聊倒;有些人的“颓废”表现又被社会划为“异类”。“画家村”里不乏也有功成名腰缠万贯的画家。我们却知道在几年前邝老五的一幅作品被一个外国人看中后给出了4000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他却拒绝了。我想他是清醒的,他深知自己的价值和自信的未来,那源于一种天份或者说有一种东西在冥冥中向他昭示着什么,一如他手腕上那串有着伤痕的木珠。

                              成都出发时朋友们为我喝壮行酒

有时我在想:“拥有一群才华横溢的画家朋友是他的一笔丰厚的财富”,但作为文友我对此又有一种不敢说出口的耽心,因为我怕某种错误的理念象微生物一样感染着他的思维,艺术的崩溃是源于缺少个性化的创作,当商业市场对绘画作品的大肆炒作时,往往会干扰着一个画家创作的方向。但真正的成就属于甘守孤寂不断进取的修行者,就像行为艺术变得不伦不类的今天,他毅然选择了骑单车出行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吸纳新的创作源泉,也许他要涤洗疲惫的灵魂,也许那是一颗向往皈依的心灵。这是不是一种更真实的行为艺术?是一个智者的选择?且不要说这个冬天他要面临的是怎样的寒冷和缺氧以及体力的消耗,所有预想和未知的困难随时都可能突然出现,他要翻越川藏线上5000米以上海拔的雪山就有好几座。迎接他的第一座雪山是--鹧鸪山,就算是最矮的一座雪山也是在海拔4300米左右,从朋友的消息中我知道他沿213、317国道线翻过鹧鸪山,走过州府马尔康,路过他的家乡金川县,已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上川藏公路十多天之后,我却在他抵达西藏波密的时候收到了第七十五粒青稞种子。

我想作为朋友我是为此松了一口气,至少他平安到达了西藏,虽然前面的路还有艰辛和坎坷,他是带着牵挂和希望上的路,那100枚青稞种子与他的梦一起飞翔过了,作为一粒普通的青稞种子见证了一个藏族画家的苦旅是非平常意义的。那是一些幸福的种子,就象我和那99位收到他寄出的种子的人一样快乐着、羡慕着、感动着,我们麻木的思维和守旧的生活方式被重重地冲击了。虽然我不知邝五兄会把第一枚种子寄给谁;更不知道他将最后一枚种子寄给谁,这一切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寄出的每一颗种子都充满了爱意和思念,它们散发着邝老五身上的体温和汗水,原本那些生长在西部高原上的种子,是藏族人民和羌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和饮料,经过他的手,生活的种种含义浓缩在那一粒粒小小的青稞种子里,那是以一粒种子的名义对大地朴素的感恩;那是对辛勤耕作的亲人们殷切的问候;那是对朋友们的关注和勉励;那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渴望自己尊爱的所有人,在他流浪的旅途给他的无言的祝福,在他平凡的日子里给他爱的力量和信心的阳光,一如一粒裸露的种子躺在你的掌心,需要你给予的所有关爱的含意一样。这一点无疑说明了一个成功的画家具备着一颗怎样纯真的童心和闪烁的智慧!

                                               顺利到达拉萨


重视一粒特殊的种子,你会想起邝老五;想起他沧凉的油画;想起他披肩的卷发;想起他酒一样的性格,想起他生活在藏区的山山水水;想起与他有关的草原和翻飞的龙达。他正用手中的笔用他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冲出离群索居的状态,冲出民族的樊篱走向远方。我看见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神圣的雪山在他背后祥和的微笑。
 抚摸着这珍贵的第75枚青稞种子,我急燥的心静下来深深的想念着我远方的朋友,一如邝五兄在旅途中对友谊的渴望和挂牵一样。邝老五,等你平安回来时,春天的大江南北将会生长出向你点头的幼苗,我们播下了一枚种子将收获与你一世真诚的友谊!

此文发表于《阿坝报》《出发》等报刊杂志

致雷子:
    雷子这篇《第75枚青稞种子》文章早在2004年年末就发表了,发表的时候我应该还在骑行川藏线的路上,在旅途中我阿坝州的一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阿坝报》上看到了雷子的这篇文章,并以羡慕而敬佩的口气对我说:“你娃!真牛!”

    其实我要感谢雷子,正是雷子的妙手著文,使我在阿坝的亲人朋友中有了正面形象。侧面修补了因我辞去工作在北京漂泊这些举动认为不是正经事的亲人朋友眼中的某种看法。
雷子是羌族女诗人,生活居住在阿坝州。阿坝州的这支古老羌族族为了民族魂魄的延续,在久远的年代翻山越岭来到了川西北高原,居住在岷江河谷地带的半山腰上,以白石作为崇拜的对象。羌族的传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至今保留着对羌族祖先的尊崇和膜拜,羌语古老,羌笛悠悠。羌族和藏族彼此互相影响,互为融合,文化生成就不一样,再加之汉族回族的渗入共居,幸运的是雷子就降生在这片土地上,在这样一个文化杂交混合生成的环境而孕育出像雷子这样的诗人。著有诗集《雪灼》等。
   
                                                    邝老五 2013.1.20宋庄潮白河畔




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第十三粒青稞种子


                            第十三粒青稞种子
                                                 撰文:邝老五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     邮寄的第十三粒青稞种子        收到青稞种子者赵铁林


 我给赵铁林老师寄那颗青稞种子是在五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是第十三粒,清楚的记得,我小心翼翼地把第一粒青稞种子在信笺上用透明胶条粘好,在高原小城马尔康投寄出去,那时,我正实施单骑行川藏的一个行动,给100人寄100粒青稞种子,一人一粒。老赵是第十三粒。



    想起和老赵的交往,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他是一个质朴而真实的人,2000年一个冬天我们正在宋庄(三元里)食堂吃饭,鹿林带着一个戴眼镜,挎着相机的中年人来三元里聚餐,感觉老赵平易近人,脸上堆满笑容,不时听见他爽朗的笑声。我们有了来往,老赵和宋庄艺术家打成了一片。有天,他开门见山对我说:“我正在做一本宋庄艺术家的专题摄影集,希望你能答应我给你拍一些生活和创作的照片”,没有半点架子,温和而实在。

                           《黑白宋庄》封面     赵铁林摄影

    那时宋庄的生活是平静的,很少有媒体关注,老赵是最早对宋庄艺术家投来深情一瞥的文化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赵和我们的交往越发多起来,老赵有天来到我破败的院子里,手里拿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他拍摄宋庄艺术家的名单,看得出,他是用一颗真心来拍摄宋庄艺术家的,当盲流艺术家从圆明园被逼退到宋庄的时候,当世俗观念不容忍宋庄这种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时候,老赵义无返顾的来到宋庄,用镜头和文字给宋庄艺术家以真实记录。他以宽广的胸怀和艺术家做朋友,一起享受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给予宋庄艺术家尊重与理解。
                             《黑白宋庄》里赵铁林拍摄我的镜头


    生活中总是有酒的,有一次喝高了给老赵打电话,述说我对生存的焦虑和对创作的绝望,老赵不断的给我劝慰和鼓励,第二天,他就来到宋庄看我们,他总对我说别绝望,会好起来的,他是我在宋庄尊敬的老师,更像一个兄长。


    他的镜头直接而真实,像他的性格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我们,他就像麦地里劳作的农夫把早期宋庄艺术家琐碎而真实的生活细节,不可捉摸流沙般的东西收拾到一起,在<<黑白宋庄>>这本书里真实的呈现。他超凡的眼光和敏锐的扑捉能力可见他对摄影语言的深刻把握,他对宋庄早期这群边缘艺术家投来的深情关注和实事求是的真实摄影,迄今依然是宋庄艺术家群落一份最好的文献性文本,一份真实的注解。


    老赵拍摄宋庄是历史的选择。老赵一直有艺术情结,我们听他聊青年时的梦想,对艺术的热爱以及遭遇的人生挫折,直到用相机作武器,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老赵用镜头聚焦描述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的生存<<另类人生>>,和断代青年的艺术追求人生自白的<<黑白宋庄>>。以及对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他家庭的兴衰际遇的<<即将逝去的记忆>>。每一本书都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一份沉甸甸的精神粮食!他对这些社会底层人物的记录,实录,更接近人文本质。他发表了40余篇关于底层社会的深度报道,涉及边缘女孩,社会弱势群体,都市文化等等,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当我寄完100粒青稞种子后再一次回到宋庄的时候,恍惚又过了三年,老赵又来到宋庄,久违的笑声又在我们身边回荡。老赵阵阵感叹,宋庄物是人非,画家成群结队,美术馆到处林立,大头笑脸铺天盖地,商业兴旺繁华。真是天翻地覆啊!他告诉我本来想在宋庄美术馆办个黑白宋庄的摄影展,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实在是个憾事。去年我做六四“朝圣”行为曾短信相邀,他给我回了短信:“好样的”,支持我做的行为。
                              成都朋友们为我壮行 烈酒一饮而尽

  2009年5月26日赵铁林去世,5月20日我们去参加追悼会,  这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老赵安静地躺在棺木里,送别的我们站在棺木旁,所有人都有一种短暂而疼痛的念头在心里泛起,再也看不到老赵了,“老赵:你走好”!
  

    老赵,五年前我给你寄的那粒青稞种子,不知道你收到没有?还是丢弃在风中?我也竟没问过你。我想这都不重要了,那粒青稞种子和你和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的一粟,从一产生就孕育了法的性质,具备了觉悟的原始萌芽,由此,老赵,生与死,包括涅磐本身也会被超越,成为离开我们脑际昨夜的梦幻,消失并融合在更伟大的光辉之中!
  

    第十三粒青稞种子,种子,种子!     

                                                              邝老五2009年5月20日于喇嘛庄              

2013年1月19日星期六

佛法的种子--晋美彭措法王


                      佛法的种子--晋美彭措法王



   那是2004年冬天,我骑着自行车从成都出发至拉萨,途经我的家乡嘉绒藏区。在老家休整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在我骑上车准备出发的时候,母亲从怀里拿出一块像章挂在我的脖子上,对我说:“法王会在路上保佑你的”!这就是晋美彭措法王的像章,我把像章和念珠连在一起,风尘仆仆的奔赴此行的目的地——拉萨,那是一段未知的旅途,等待我的会是什么?身后是母亲的饱含泪水的双眼,和牵挂的叮嘱。


                                    
晋美彭措法王是藏区影响广泛的宁玛派教主,深得藏区人们爱戴。而我曾工作过的高原县城离法王创办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很近。佛学院就处在婉如莲花瓣的山谷中,山上布满了修行闭关的房子,星罗密布的团团环绕着主殿,气势宏伟。这里是藏区人民的精神道场,晋美彭措法王就是精神中心。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直到到达西藏墨竹工卡的时候,我给晋美彭措法王邮寄了一颗青稞种子。信如下:

-----------------------------------------------
骑行与异想

——老五的“理想种植计划”

晋美彭措法王您好:

这是我在康巴地区采集的100粒青稞种子。我骑自行车将从成都出发至拉萨,沿途我将分发这100粒青稞种子,这是我到西藏墨竹工卡第90粒种子寄赠与你。这粒种子和我都是世间轮回缝隙里偷生的一粟,我请求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种下这粒种子。万分感谢!扎西德勒!

证明人:阿达(红手印) 2004年12月2日(西藏墨竹工卡邮政盖章)
青稞种子持有人:邝老五 成都————拉萨

------------------------------------------------------------

我到达墨竹工卡时已能看见飘浮在气氲里布达拉宫,曾经以为天下最难走的川藏公路已快被我完成了。

回想起艰辛的路途,在翻越剪子湾山的时候,这里空气稀薄,整个视野中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寒风犹如刀子一样刺入肌肤,又冷又饿又渴的我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顺着脸膛滴落到干涸皲裂的嘴唇上,不能自制的我在空旷的高原上失声痛哭,荒野中渺无人迹。我责备自己,竟然如此不中用。掏出挂在脖子上晋美彭措法王的像章,祈求:“请给我力量,我快支撑不住了”,无声中法王慈爱的面容似乎在告诉我,“坚持下去”!第二天醒来,我重新振作起精神,踏上路途,继续向前行进翻越了我认为川藏路上最难走的一段路。
                                                成都天府广场出发

晋美彭措法王仿佛一直暗中在给我能量,保佑着我。在邦达{地名}的一座小镇上几个当地小青年扭住我不放,撕扯当中他们看到了我胸口挂着晋美彭措法王像章,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法王像章上,眼神变得柔和了许多,目光流露出恭敬,空气在那一刻凝结,片刻间他们几乎同时松开了手,默然的离了开去。

最惊险的一幕是在左贡{地名},早上刚离开小镇的时候,四条藏獒同时冲我狂奔而来,凶猛的围着我进攻,发出不寒而栗的吼声,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紧张,只得把牛仔帽扔了出去,以为这样可以转移它们的注意力,瞬间帽子被撕咬得粉碎,形势越来越危急,我吼叫着冲着藏獒狂舞自行车打气筒,抵挡它们的进攻,四条藏獒围着我狂吠了几分钟后,它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示意,竟然转身跑了远去,我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脱离开了刚才的险境,我呆立在原地,浑身还在因为先前的紧张激动不由自主的抖动着。感谢法王保佑!

人的一生就是在到达彼岸的旅途中。正如法王所说,“为求正法遭受痛苦,依此可净出累世业障,应当高兴才是”想想法王为恢复藏区佛教事业,广行弘法利生之事所付出的艰辛,任何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晋美彭措法王在桑叶寺想起莲师不也是流着泪向莲师寻求加持么?晋美彭措法王怀着清净心整顿摇摇欲坠的佛教,使之重现生机,在文革以及后来遭受的磨难冲击,就是舍弃生命也从没作损三宝之事。
                                          历时52天到达布达拉宫广场

当有一天我在拉萨药王山打擦擦(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的藏语音译)的时候,一位康巴老乡告诉我,晋美彭措法王早已在2004年初就圆寂了,而我在这之前对此毫不知悉。在我给他寄青稞种子的时候,法王已经寂灭。而法王播下的佛法的种子引导着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经过此行以后我对法王也愈加的充满了敬信,特别是在我将又一次抵达拉萨,回到母亲怀抱的时候。


                                                          此文最早发表于2012年5月 邝老五